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未來的智慧物種會知道人類曾經存在過嗎?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在遙遠的未來,不太可能再有大量人類化石被挖掘出來。但如果我們滅絕了,數百萬年後另一個智慧物種取代了我們,仍然會留下一些線索,證明我們在他們之前曾在地球上存在過。https://t.co/A0xUdeoqqC— BBC News 中文 (@bbcchinese) October 23, 2025


人類長久以來都對過去充滿好奇。

我們從地底挖掘出無數化石——這些是地球45億年歷史的遺跡,為我們提供了古代物種在我們出現之前如何生活的線索。


但如果我們人類有一天滅絕了,而在數百萬年後另一個智慧物種崛起——他們會知道我們曾經存在嗎?他們會了解我們的文明是什麼樣子嗎?

成為化石的機率微乎其微

美國羅徹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Rochester)天體物理學教授亞當·弗蘭克(Adam Frank)表示,我們不能指望未來的古生物學家會發現人類的化石。

“地球生命中,只有極少部分曾成為化石,尤其是當你的文明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只存在短暫一刻的時候,”他解釋道。

2018年由弗蘭克教授共同撰寫的一篇論文指出,盡管恐龍在地球上存在長達1.65億年,但至今發現近乎完整的化石卻相當稀少。

因此,該論文提出,鑒於人類這個物種至今僅存在約30萬年,我們在人類化石紀錄中可能不會留下太多痕跡。

不過,我們可能會留下其他形式的痕跡。

改變地球的化學組成

作為地球自然地質的一部分,岩石會不斷在地底形成層層堆積,也就是地層。

每一層地層的化學成分都與當時地球的環境條件相對應。


根據弗蘭克教授的說法,由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氣溫上升與海平面變化,將影響沉積在岩石中的物質,這些變化“可能在數億年後仍可被偵測到”。

這位天體物理學家表示:“你會看到氧同位素、碳同位素的變化,因為地球的氣候系統因人類活動而改變。”

重塑演化的路徑

即使我們自己的骨骼在化石紀錄中不太可能大量出現,我們仍可能改變了其他物種的化石——透過我們在全球范圍內運輸的動植物,或是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改變。




圖像加注文字,2018年的一項研究比較了現存哺乳動物的總量,發現只有4%來自野生哺乳動物。

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,以生物總量(即所有活體物質的總重量)計算,全球96%的哺乳動物都是人類或我們飼養的牲畜。

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鳥類生物總量則來自我們飼養的家禽。

根據非營利出版物《我們的數據世界》的資料,我們每年宰殺超過750億只雞。因此,這些大量死亡、外型幾乎一致的鳥類化石,未來可能會引起研究者的注意。

“我們已經改變了生物演化的路徑,”英國萊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Leicester)地質學家、古生物學家暨榮譽教授揚·扎拉謝維奇(Jan Zalasiewicz)表示。

“未來的探索者會想知道:‘發生了什麼事?為什麼會這樣?’”他說。“他們會聚焦在一個地層——那就是我們的地層。”

我們的“最終遺產”

在名為《被丟棄後:科技化石將如何成為我們的最終遺產》(Discarded: How Technofossils Will Be Our Ultimate Legacy)的書中,扎拉謝維奇教授與他在萊斯特大學的同事莎拉·伽波特(Sarah Gabbott)教授主張,真正會留存在地球地質紀錄中的,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6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56 秒